文章
  • 文章
搜索
首页 >> 公益慈善 >>公益慈善 >> 世纪流芳丨黄仲咸:以事业做“明灯”,照耀爱心传递之路
详细内容

世纪流芳丨黄仲咸:以事业做“明灯”,照耀爱心传递之路

1564203324603652.png

本网提示:

登陆《八闽之子网·www.fjbmzz.com》,阅看更多全世界各行各业杰出福建人的专访和资讯信息。

最霸最牛的福建人都汇聚在这里。

每天更新内容,欢迎浏览.转发.推荐!联系本网请加微信号:bmzzpqj


世纪流芳丨黄仲咸:

以事业做“明灯”,照耀爱心传递之路


0fb25149f8f4f931662026838db5eebb.jpg


       走进热闹繁华的厦门市思明区,在精致温馨的莲花公园旁,可以发现一座修建于上世纪九十年代的高楼——必利达大厦。鲜为人知的是,其修建人便是举世闻名的慈善家黄仲咸先生,修建大厦的目的也是为了实现凝聚了他毕生慈善心愿的黄仲咸教育基金会可以“自我造血”持续发展。

       黄仲咸,印尼著名华人企业家、慈善家,他以自己的无私奉献和慷慨输将,彰显了热心公益、造福桑梓、恩泽后代的赤子情怀,被家乡人亲切地誉为“南安的陈嘉庚”。


1、远渡重洋  艰苦创业


       1920年,黄仲咸出生在福建省南安市码头镇仙都村一个贫农家庭。父母从小就培养他勤劳、朴实、刚强的品格,除了认真完成课堂学业以外,他还须下田帮父母做农活,帮助家里做些小买卖,以期贴补家用。

       1935年,年仅15岁的黄仲咸远渡印尼谋生。初到之时,他先是在大哥所开的杂货铺帮忙,后在大哥的支持下独当一面打理一家小店。在积累了一定积蓄后,黄仲咸买了一艘帆船,雇了几名水手,沿着岛上水路,深入到当地乡村售卖日杂用品并收购当地土特产,由于经营有方,生意大有发展。之后,他接手大哥的一个旧山地农场,凭着从小练就的农家本事,干起了种植业,耕种稻谷、香薯、玉米、山芋以及各种蔬菜,还办起养猪场。在战火纷飞的特殊年代,不仅维系了自己的生活需求,还有力周济了邻近的乡亲百姓。


5e089b41ea5a64f67636bcbf3e71c0b5.jpg


       二战结束后,凭借绝佳的交通位置,印尼成为各国往来贸易的货物中转地。黄仲咸紧紧地抓住了这个机遇,开始尝试水上运输行业,组建起了自己的船队。他将印尼的主要经济作物棕榈油、橡胶、咖啡、可可等远销海外,并将农场种植的农产品运往周边各小岛,实现了从生产到运输首尾相连的服务。以此为基础,黄仲咸先后将发展资金投向纺织业、造纸业、金融业、房地产业,先后成立了南安公司、美华公司、大众福利银行、雅加达商业银行、必利达银行、必利达纸厂等,迎来了快速的资本积累和产业优化。

       从印尼的无名小岛到首都雅加达,黄仲咸凭借着智慧、勤奋、诚信,一点一滴地积累和打拼,资产日渐雄厚,最终成为闻名遐迩的企业家,成就了一个华人的商界传奇,这也为他日后献身慈善事业提供了最重要的资金支持。


2、兴学助医  投身慈善


       1959年,作为印尼优秀华侨企业家代表,黄仲咸受邀参加了新中国成立十周年庆典。在目睹了祖国日新月异的变化同时,他也看到了家乡尚存贫穷落后的面貌,遂即慷慨解囊,在家乡助建仙都小学。自那时起,他便自觉地奉陈嘉庚为师范,言必行、诺必践,开始践履他近半个世纪捐资公益的善举。


a0cc02f7356acc2c7fb8909b4ed303b9.jpg

黄仲咸应邀参加国庆50周年庆典


       在黄仲咸看来,“要改变家乡落后面貌,最根本的是要发展教育和卫生事业,首先要从改善办学和就医的条件着手。”改革开放后,黄仲咸不断捐献巨资为南安多所学校、医院等兴建楼宇。他先后为南安近20所中小学捐建教学楼、科学楼、师生宿舍楼30多幢;为南安5所医院捐建7幢门诊大楼、病房大楼。此外,他还助建安溪一中、长汀“希望小学”、南安儿童乐园和妇幼保健院等8个工程。除此之外,黄仲咸还广泛捐设奖教助学金,先后捐设“坚持山区任教奖”“优秀校长奖励奖”“教师进修学历晋升奖”,用于助力教师人才培养;注重精准扶贫,资助初中及以上各阶段家庭困难学生,几十年来已有十余万人受益。他还捐设立福建省“黄仲咸文学奖”,资助南安文史、教育等地方志的编撰出版……


01b3c30758a77f95c6d9a63e6401bd9d.jpg


       黄仲咸不仅无私奉献,而且事必躬亲,对所有捐助项目的选定和实施都逐一亲自把关,经常深入到建筑工地现场视察工程进度、检查建筑质量。特别令人感动的是,黄仲咸慷慨捐资的同时,始终淡泊名利、低调行事,从不在任何一座捐建的建筑上署上自己的名字,多数建筑都以家乡“仙都楼”命名,或泛称“印华楼”、“继志楼”等,仅个别用父名合称“念慈楼”,以铭记生他养他的乡村,表达反哺之情。


1658932106608770.png


image.png


1615447444578373.png


image.png


3、落“业”归根  永续奉献


       1990年,黄仲咸创建了“南安县黄仲咸教育基金会”,正式将自己的公益慈善活动职业化,广泛地开展奖学奖教和助学活动。

       随着公益活动所需投入的资金越来越多,一个问题日益困扰着黄仲咸——即使自己的资产再大,假若不能循环永续发展,总会有坐吃山空的危险。为确保公益事业能持续运作下去,他不断探索着公益慈善运作新模式。1992年,黄仲咸在南安市中心地带投资2000多万元,兴建了建筑面积12000平方米的“必利达大厦”;1993年,他又在厦门兴建了建筑面积45000平方米、耗资1.5亿元的“必利达大厦”。“必利达”源自印尼语“灯塔”之意,黄仲咸希望两栋高耸的大楼能够像灯塔一样为基金会的发展保驾护航。两栋大楼以物业租赁经营形式获取源源不断的资金收入,实现基金会的自我“造血”功能。即便今后个人离世,也不会导致事业中断。黄仲咸形象地将其喻之为“养金母鸡下金蛋”。


23a6c6ee9f9cb98505e31cf537291b96.jpg

南安必利达大厦


       2000年,黄仲咸回国定居,全身心投入到祖国的公益慈善事业,他将此举自喻为落“业”归根。“落业归根”与“落叶归根”虽一字之别,但其爱国之情感人肺腑。



ce26335761ed5db0f4892681539e16f9.jpg

黄仲咸和夫人戴子媛立下公证书的复印件(刘立琨 摄)


       2005年2月,黄仲咸和夫人戴子媛女士在厦门市公证处立下遗嘱,将其在海外打拼近70年积攒的财产(时值5亿多元人民币)悉数赠予福建省黄仲咸教育基金会,以实现他资助经济困难的高中生、资助教育文化、卫生福利等公益事业的夙愿,而留给其子女的,几乎只剩下最基本的住房保障。正如他最常对身边的人所说,“慈善公益是一项永久性事业,要永远做下去。”


4、薪火相传  慈善花开


       黄仲咸辞世后,在政府各级领导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关心帮助下,福建省黄仲咸教育基金会秉承他的遗愿,一路前行,在公益慈善事业不断取得新成绩,先后获得“中华慈善突出贡献项目奖”“全国先进社会组织”“全国社会扶贫先进集体”“福建省华侨捐赠公益事业突出贡献奖”等诸多荣誉。

       近几年来,基金会每年公益捐资额都在1500万元左右。截至2021年底,黄仲咸及其创立的基金会捐资教育、文化、卫生、福利、扶贫救灾等社会公益事业累计达6亿多元。

       自2013年起,基金会便在厦门大学设立“黄仲咸奖学金”,每年捐赠人民币30万元,资助100名品学兼优的厦大学子。项目捐设至今,已先后奖助了1000名厦大学子,资助金额共计300万元。


435cb6a71896bbcdb67e7edcef331e9f.jpg

1991年黄仲咸给学生颁发奖学金


       “您的资助带给我极大的鼓舞,那是比雪中送炭更为及时的温暖,我感谢您”“我会奋发向上,争取一次次的进步,我一定会以您为榜样,做个有用的人,回报您的爱心,回报社会的关怀”……正如守住学子在写给基金会的感谢信中所述,莘莘学子将满怀感恩之情,秉承黄仲咸“恋祖爱乡,热心慈善”的精神,捐资支持社会慈善公益事业,成为新一代的爱心传递者。


       从少小离家艰苦创业到成为富甲一方的商贾,从用结余资金资助乡梓到变卖海外资产、倾家创办基金会将公益慈善职业化开展……凭借艰辛的创业历程和无私的奉献精神,黄仲咸成为了华侨华人中“裸捐”和“最纯粹公益人”的光辉典范。大爱永恒,精神不朽!

Copyright @ 2019. All rights reserved.www.fjbmzz.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9015990号-1   联系电话:18960863378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