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轻点鼠标“下南洋”!福建人,再一次突围本网提示:登陆《八闽之子网·www.fjbmzz.com》,阅看更多全世界各行各业杰出福建人的专访和资讯信息。 最霸最牛的福建人都汇聚在这里。 每天更新内容,欢迎浏览.转发.推荐!联系本网请加微信号:bmzzpqj。 轻点鼠标“下南洋”! 福建人,再一次突围 八闽之子网7月22日讯(责任编辑:晨风)有人说,天下财赋半东南! 但就在这璀璨的东南,有一个省份,却像一个“小透明”。 它夹在长三角和大湾区之间,两边不靠,关注度不高,其经济总量甚至不如中西部的河南、四川。 这里到处崇山峻岭,“八山一水一分田”,生存条件堪称艰苦。 就这样一个省份,却是十足的富庶之地,人均GDP力压浙江、广东,高居全国第四,仅次于北京、上海、江苏! 相信大家已经猜到了,它就是福建! 虽然地处东南沿海,但福建很特殊,它既不像广东那样,有着优越的地理条件与政策支持,也不像江浙沪那样,有着悠久的财富底蕴。 它的发展,主要靠自己创造、靠自己打拼! 怎么打拼?走出家门、向海而生! 大家知道,福建简称“闽”,这个字的意思是:待在家里不出门,就是一条虫,走出去才成龙。 这个字,生动地诠释了福建人勇于闯天下、走世界的传统。 01 福建:古为海丝之路发源地 今是“数字中国”峰会永久举办地 福建偏安一隅,多山少田,但福建人懂得“靠山吃山、靠海吃海”的道理,闯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海外经商之路。 早在宋元时期,福建就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发源地,泉州港一度成为世界第一大港口。 而从明朝开始,福建人大规模出海谋生,史称“下南洋”,与“闯关东”、“走西口”,并称三大迁徙。 自古以来,“出海”二字已经深深印刻在福建人的基因中。 即便今天,福建商人、福建商品仍然是中国参与全球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 只不过,福建人今天出海,已经不像他们的祖先那样,需要历经海上漂泊的风险与磨难,他们只需动动鼠标,就能轻松完成一笔笔国际订单。 每一次鼠标点击的背后,都是一次数字化出海! 最近就有一场重量级的数字峰会在福建举办,在这场峰会中,福建在数字经济与海外贸易上的优势,进一步展现。 7月23日-24日,第五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在福建福州举办,峰会的主题是:创新驱动新变革,数字引领新格局。 峰会的主办方阵容非常强大: 国家网信办、发改委、科技部、工信部、国资委、福建省政府。 峰会旨在通过政策发布、经验交流、成果展示等方式,促进开放合作,全方位展示“数字中国”建设最新成果。 从2018年开始,峰会每年举办一届。经中央批准,福建省会福州成为永久举办地。 02 福建人敢闯敢拼, 自古就靠“走出去”避免内卷 为什么是福建? 2021年3月,最高层在福建考察时强调:“优化提升产业结构,加快推动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 “深化数字福建建设、打造数字应用第一省”写进了福建省去年的政府工作报告。 作为传统的商贸大省,数字化出省、出海成为福建应用和发展数字经济的一大抓手。通过数字化平台,福建人把“福建制造”卖到了全世界。 “卖全球”向来是福建经济的一大特色。 历史上的福建也曾相对封闭,改变发生在唐宋时期。 唐宋以后,为避战乱,福建成为大量北人的选择,他们南迁至此,“衣冠南渡,八姓入闽”的说法就是在这个时期产生的。 大量的人口迁入,也激化了福建的人地矛盾。 耕地就这么点,人却越来越多,怎么办? 要避免内卷,就必须“走出去”。 福建人将目光瞄向了绵长的海岸线和辽阔的大海。福建的陆地海岸线长达3752千米,全国第二长。 有人说,广东商人是“坐商”,坐在家门口就能做生意;而福建商人是“行商”,满世界走。 敢闯敢拼的福建人,还真在海上闯出了一片新天地: 宋元时期,福建海外贸易空前繁荣,福建的泉州港超过宁波、广州,成为彼时我国最大、最繁忙的港口,与近百个国家密切通商。 泉州,一度成为宋元中国与世界经济文化交汇的风暴眼,被誉为“东方第一大港”、“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 到了明末、清朝和民国时期,大量福建人去东南亚打工、经商,成为“下南洋”的主力,其中一部分从此定居海外。 据福州新闻网报道,祖籍福建的海外华侨华人已经超过1000万,这是多么庞大的数字! 闽南语流行歌《爱拼才会赢》的歌词是这样写的: “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爱拼才会赢!” 拼——这是福建人的精神。赢——这是福建人的追求。 03 民营经济+跨境电商, 福建这样引领数字化出海 时间来到21世纪。 在中国的经济版图上,福建依然是个奇特的存在。 它既不靠长三角,也不靠珠三角,长江经济带这样的内循环大动脉,也八竿子打不着。 至今,福建到底属于华东、还是华南,都存在争议,足可见福建的地理位置确实尴尬。 福建靠什么突围? 以前靠海上丝绸之路出海,现在靠数字化出海。 福建有着扎实的产业带基础,服装、茶叶等等,现在要做的,是拥抱数字化浪潮,用最低的成本、最高的效率、最大的覆盖面,把“福建制造”卖到全世界。 以前“下南洋”九死一生,现在是数字化出海,出海口就在家门口,信息跟商品一起出去,肉身不需要动,轻点鼠标就能“下南洋”。 就算是三五个人的小微企业,也能办成跨国公司卖全球,这就是数字化的魔力。 数字化出海的逻辑是什么? 我们不妨去数字中国建设峰会的阿里巴巴展台,看看“中国制造”、“福建制造”卖全国、闯世界的故事。 全球速卖通(英文名:AliExpress),是阿里旗下的跨境电商平台,也是全球第三大英文在线购物网站,可以理解为“国际版淘宝”。 福建人对这个“国际版淘宝”情有独钟。 福建莆田有个叫ONEMIX玩觅的运动鞋品牌,中国消费者可能没听说过,在海外却有一票忠实粉丝。 在速卖通平台,玩觅拥有100多万粉丝,产品畅销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墙内开花墙外香”,玩觅靠的是数字化出海。 玩觅拥有十多年中高端休闲运动鞋生产经验,2015年入驻速卖通后,开始从传统工厂转型跨境电商。 它快速对接平台的优选仓,建立起俄罗斯、欧洲的海外仓,大大缩短了买家收货的时间,提升了购物体验。 可能有人会问什么是海外仓? 海外仓,就是根据市场洞察,提前把货囤在靠近海外消费者的海外仓库。 这样一来,海外消费者下单后,商品就能快速送到他们手里,甚至做到当日达,跟国内网购没啥区别。 目前,速卖通在全球建有28个海外仓,总面积超过86万平方米。 在一些重点市场,即便从福建发货,收货也不慢。 今年7月,菜鸟首条“厦门-洛杉矶”电商航空快线开通,每班载重40吨,每周二和周六晚执飞,26小时后抵达美国洛杉矶。 飞机落地后,机场无缝对接,当晚快速完成卸货、拆板、分拣,实现海外24小时极速提货。 截至目前,菜鸟已经触达全球100多个国家、300多个港口的空运、陆运以及海运服务,日均跨境包裹量近500万个,在全世界建有6大核心物流枢纽,包括300万平米的跨境仓库。 一位跨境电商资深从业者回忆,2013-2014年左右,国内产品要发到欧洲国家,最少要35天~45天时间。 而现在通过速卖通、菜鸟的跨境物流服务,一般15天之内就能送到欧洲消费者手里,快的仅需10天! 习惯了次日达、三日达的国内消费者可能嫌10天太慢,但你要知道,这是跨境物流,而且还很便宜,业内称之为“一杯咖啡送全球”。 目前,菜鸟“5美元10日达”物流服务,已经覆盖20个国家。 跟玩觅一样,泉州益强塑胶有限公司也属于传统工厂转型跨境电商。 入驻阿里巴巴国际站后,益强塑胶通过专属场景打造、数据分析功能,新客户平均成交周期由原来的60-90天缩短为15-30天,业绩增长60%。 一些高科技手段也用上了,比如VR Showroom技术,基于阿里云空间重建技术,VR Showroom帮助商家实景还原线下样品间、样板间、流水线。 加之商品标注、智能带看服务以及音视导览功能,大大减少了业务员介绍公司和产品的时间成本,有效提高了客户转化效率。 特别是疫情之下,这项技术解决了时空阻隔,海外客户在数字空间里身临其境,比线下更方便。 综合这两个福建企业的案例,我们大致可以看清数字化出海的逻辑: 好货+人气平台+仓储物流+创新技术。 福建企业只需要做好货,后面三项由数字科技公司提供,关键是用足用好。 众所周知,中国的电商购物体验全球最佳,中国跨境电商平台在做的,其实就是复制国内的成功经验,在全世界打造一个点对点的服务体系,把更多中国好货卖到全世界更多地方,用极致体验征服更多消费者。 这里面的机会有多大,不难想象。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B2C跨境电商交易市场,目前占据全球28%的交易额。 在全球十大B2C跨境电商平台中,阿里巴巴等三家中国平台分别占据第一、第三、第七的位置。 据WTO预测,全球B2C跨境电商贸易总额将从2019年的7800亿美元,上升到2026年的4.8万亿美元,发展空间依然广阔。 福建省商务厅的数据显示,2021年福建省跨境电商卖家数量、卖家销售额均位列全国第三。 第三已属不易,但福建“民营经济+跨境电商”的潜力依然巨大。 我们看到的,也许还只是冰山一角。这股来自海丝之路的历史荣光,正在新时代再铸辉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