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网提示:
登陆《八闽之子网·www.fjbmzz.com》,阅看更多全世界各行各业杰出福建人的专访和资讯信息。
最霸最牛的福建人都汇聚在这里。
每天更新内容,欢迎浏览.转发.推荐!联系本网请加微信号:bmzzpqj。



从古至今,闽商踏遍了海内外的各个国家,可以说有华人的地方就有闽商,现在的闽商足迹已经踏遍了全球170多个国家和地区,海外华侨人数达1500多万。在福建,流传着这样一首歌《爱拼才会赢》,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首歌正是闽商人创业路上爱拼敢赢的真实写照。他们在历史的动荡与尘埃中,始终淡定自若地耕耘着脚下的土地,开创着头顶的一片天,谱写了波澜壮阔的奋斗篇章! 据张晓立所著的《晚清首富伍秉鉴》记载,在当时有一首诗流传民间,“洋船争出是官商,十字门开向外洋,五绸八缎广丝好,银钱都在十三行。”如果说单凭一首诗还不能就此断定十三行商人的富庶,那么1822年广东十三行街的一场冲天大火则将商人的财富暴露无遗,这场大火将商人们存放在店铺和家中的洋银全数融化,银水流到街边排水沟中,化作一条“白银溪流”,一直流淌了几里地。由此可见,十三行的商人凭借广州一口通商的优势,聚集起了多么惊人的财富。
伍秉鉴究竟掌握多少财富,即便是在当时也是市井中人津津乐道的话题,在广州街头的茶馆常能见到有人为此争得面红耳赤。通常的说法是,在全盛时期,伍家的财产可以折合白银2600万两,而当时清朝国库中也不过只有700万两银子,用“富可敌国”来形容伍秉鉴可谓再贴切不过了。 在产业经营方面,伍秉鉴不但在国内拥有地产、房产、茶园、店铺等,且其投资活动并不仅限于中国,在他经营怡和行时,同欧美各国的重要客户都建立了紧密的联系。他既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官商,又懂得依靠西方商人的贸易发财致富。1834年以前,伍家与英商和美商每年的贸易额都达数百万银元。伍秉鉴还是英国东印度公司最大的债权人,东印度公司有时资金周转不灵,常向伍家借贷。正因为如此,伍秉鉴在当时西方商界享有极高的知名度,一些西方学者更称他是“天下第一大富翁”。 伍秉鉴去世后,岭南名士谭莹撰写碑文:“庭榜玉诏,帝称忠义之家;臣本布衣,身系兴亡之局。”美国人亨特曾写道:“这位举世闻名的公行最后的头人,与拿破仑、威灵顿都生于1769年”。

伍秉鉴先生(1769—1843年),又名伍敦元,字成之,号平湖,商名浩官,祖籍福建泉州。清朝中叶的十三行总商、怡和行行主。伍秉鉴先生的怡和行在当时垄断了中国的海上对外贸易,又通过旗昌洋行涉足美国铁路工业,财富总值约二千六百万墨西哥银元。其先祖于康熙初年定居广东,开始经商。到伍秉鉴的父亲伍国莹时,伍家开始参与对外贸易。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伍国莹开始经营元顺行。不久,元顺行挤身十三行,伍国莹被外商称为“浩官”,“浩官”也就成为伍家的商名。后来,由于遭遇跟粤海关及英商的经济纠纷,1792年,伍国莹把生意交给第二子伍秉钧打理。伍秉钧把商行名称改为怡和行。 1801年,伍秉钧病逝,怡和行就交给了弟弟伍秉鉴。伍秉鉴接手怡和行之后,表现出极佳的商业才华。伍秉鉴仅用了五年时间,就和父亲当初的老东家同文行平分秋色。据说伍秉鉴能够在任何时候算出自己存放在英商行号中的期票利息是多少,兑付时分毫不差。1811年,伍秉鉴的怡和行势头已经盖过同文行,伍秉鉴开始长期担任十三行公行的总商。同年,他开始担任英国公司羽纱销售代理人。在伍秉鉴担任总商的数十年间,怡和行占据了东印度公司对华贸易的最大份额。1830年,怡和行卖出的茶叶是50800箱,占东印度公司在中国所购全部茶叶的18.6%,价值127万4000两白银。

1843年9月,伍秉鉴去世,享年75岁。据伍秉鉴先生自己在1834年统计,所有田地、房屋、铺店、钱庄,以及与英美两国贸易的商业资本,约值2600万两白银。在清末,这是世界上单个商人拥有的最大一笔财富。所以,西方学者当时就称他为“天下第一大富翁”。美国学者马士说,“在当时,伍氏的资产是一笔世界上最大的商业赀财”。在产业经营方面,伍秉鉴先生不仅在国内拥有地产、房产、茶园、店铺等,还大胆地在大洋彼岸的美国进行铁路投资、证券交易,甚至涉足保险业务等领域,使怡和行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跨国财团。

伍秉鉴被美国称为商界教父,这一名号不仅仅源于他的财富,而且是因为他对西方的产业认知和商业运作是顶尖的——远远超出了其他东方人的想象。 据说当时一个美国波士顿商人与伍秉鉴合作经营了一项生意,但由于经营不善,欠了伍秉鉴7.2万银元的债务。然而他又一直没有能力偿还这笔欠款,故也无法回到美国。伍秉鉴知道此事后,并没有为难这个商人,而是叫人把借据拿出来,对波士顿商人说:“你是我的第一号‘老友’,你是一个最诚实的人,只不过不走运。” 说完,他就把借据撕个粉碎,并向对方表示他们之间的账目已经结清,对方可以随时离开广州回国。伍秉鉴这个惊人的举动,让伍秉鉴的豪爽名声在美国脍炙人口达半个世纪之久。 从此,洋人们都认为伍秉鉴“诚实、亲切、细心、慷慨”,是最为值得信赖的商业伙伴。有记载说,1805年,外国一家商号按约运到广州一批棉花,到了港口后发现是陈货,行商们都不愿接货,伍秉鉴却收了下来。看似亏本的伍秉鉴就是凭着这样的手段与许多颇有实力的洋商建立起了很好的私人友谊,生意也越做越红火,成就了巨额财富。 十多年来比尔·盖茨、乔布斯、巴菲特等商业名人让我们对商人的看法稍有改观,并因此对中国商人有更高期待。但实际情况是,比尔·盖茨、乔布斯、巴菲特等人,只是伍秉鉴的后继者。

马云曾说过,企业家拼到最后都是拼做人,伍秉鉴的成功与他的眼光、品行息息相关,只有利益当头,却能保持初心、不计较利益得失的人,才是真正有大智慧、能笑到最后的人。

中共福建省委书记 于伟国
寄语闽商
第六届世界闽商大会上,福建省委书记于伟国代表省委、省政府向与会的嘉宾表示诚挚欢迎。他说,在复杂外部环境下,我们要坚定不移贯彻落实党中央各项决赢的精神,坚定信心,坚守主业、做强实业,在国际竞争和新福建建设的广阔策部署,努力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希望广大闽商始终发扬敢为人先、爱拼会舞台上拼搏奋斗,共同谱写新时代新福建发展新篇章。
福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在参加今年(2019年)全国人大福建代表团审议时重要讲话精神,制定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致力给创新创业创造以更好的发展环境,致力帮助民营企业实现创新发展,致力在建设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上走前头,致力理念新、机制活、人才兴,为闽商发展提供良好条件,与广大闽商奋斗在一起、胜利在一起。

闽商,
一个具有全球性的称谓,
一个带着古老东方文明商业文化最初胎记的商帮,
一个从开始就驾福船、走异邦的卓越海洋族群。
在中国有很多具有自身独特经商风格与理念的商帮,
闽商是中国商帮翘楚。
闽商,
崛起于中国东南部的福建,
他们具有共同的思想、语言、行为,
他们以世界为舞台,奉行
“诚信为先、开拓进取,
义利兼得,大爱无疆”的理念,
尽情上演展现其高超商业智慧的传奇,
他们位列中国十大商帮,
被誉为华商第一族。
有华人的地方就有闽商,
有商业的地方就有闽商的身影。
追溯闽商的历史,
就如同翻阅一本厚重的历史书。
宋元时期,
享誉世界的“海上丝绸之路”就是由福建商人开创的;
明清之际,
郑和海商集团又建立起纵横东亚、东南亚的海上商业王国。
历经千年的演变,
如果说第一代闽商是为生计而远走他乡,
现代的闽商则是为了自身发展而向外扩张,
“拼搏、开放、拓展”等意识早已融人他们的血液,
成为闽商文化特有的禀赋。
改革开放初期,
他们走南闯北,
到处寻觅机会。
“哪里有钱赚,哪里就有闽商的影子”,
闽商由此拉开了现代市场经济下拼搏、
创富的恢宏画卷。
他们依托百年难遇的创业机遇,
渐渐成长为驰骋当今国内外市场的“常胜将军”。
在现今商业全球化和中国建立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
他们已再度成为商业舞台上的焦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