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小时候爱吃的上好佳,背后有个充满情怀的故事本网提示:登陆《八闽之子网·www.fjbmzz.com》,阅看更多全世界各行各业杰出福建人的专访和资讯信息。 最霸最牛的福建人都汇聚在这里。 每天更新内容,欢迎浏览.转发.推荐!联系本网请加微信号:bmzzpqj。 上好佳是中国许多80后、90后的童年记忆,很多人以为它是个上海品牌,但其实上好佳源于菲律宾。 叫Oishi是因为虾片虾条的技术是从日本引进购买的,所以取了与日文“oishii”相近的单词作名字,取“好吃”之意。 上好佳菲律宾工厂航拍 近日,中国日报采访小分队专程来到上好佳菲律宾的生产基地,与虾片虾条来了一次亲密接触,拍下了零食宝宝们从出生到成品的前世今生。 上好佳董事长施恭旗 我们还到上好佳董事长施恭旗先生家里进行了独家采访。 施先生是一位和蔼可亲的菲律宾华裔,这一次,他首次在镜头前讲述上好佳当年进入中国市场时的波折故事,并透露了他作为“菲律宾总统中国特使”多年来的心愿。 菲律宾华裔的上海梦 施恭旗年轻时的照片 施恭旗被外媒称为“Mr Oishi”,然而零食大王年少时的梦想不是成为一名实业家,他痴迷的是艺术。 上好佳提供资料图片 1941年,施恭旗出生于菲律宾华裔家庭,父母是福建移民。施恭旗出生后的第五年,父母创办了晨光食品有限公司,主做咖啡和淀粉等产品的代理销售,1975年,开始生产上好佳休闲食品。 施恭旗说:“从小学到中学,我一直在学画画,那时候真的很喜欢画画,想成为一个画家。” 读大学的时候,施恭旗学了与艺术和设计相关的建筑专业。 施恭旗家中陈列 “但因为家里我是老大,所以肯定要继承家业。那时候父亲年纪比较大了,我到了大学要半工半读,学做生意。” 然而艺术从未远离施恭旗的生活,他总会参与上好佳的工厂设计,并因为喜爱看华人电影而向往中国的市场。 “当时在华人街的影片都是上海拍的,对我影响很大。” “我有上海情结,知道它是中国的商业中心、经济中心,很向往这个城市。” 施恭旗家中陈列 在施恭旗的印象中,上海是个“很繁华、很进步”的地方,然而80年代去到上海之后,施恭旗却发现,上海并没有想象中开放和发达。 “上海人穿的衣服只有一个颜色。” “很多人跟我说上海很穷,上海人没有钱,生意难做,可我就是不信。” 即使亲眼目睹了百业待兴的上海,施恭旗也从未放弃过进军上海、拓展中国市场的梦。 有好几次施恭旗从菲律宾飞到上海,商务舱里只有他一个人。他用耐心度过了漫长的等待,将空白期视为“旅游和考察”。 1992年,他等的机会,来了。 “没有邓小平,我们今天不相识” 1992年1月18日至2月21日期间,邓小平在中国深圳、珠海、广州、上海等地巡视并发表“南巡讲话”,提出“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大胆地试,大胆地闯”。随后,中国明确提出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大胆利用外资来促进经济发展。 施恭旗笑着回忆道:“当时我有一些朋友在上海告诉我说,‘现在你可以进来了。’” 上好佳菲律宾工厂 1993年,上好佳与上海虾片厂合作,开始投资设厂。一段时间后,派去中国的菲律宾经理却打电话给施恭旗说,“做不下去了。工人的反应很强,有很多的意见。” 施恭旗说,“当时可能是因为意识形态的问题,上海的工人觉得资本家是不好的,都是要来剥削的。” 施恭旗决定亲自飞到上海,跟工人们面谈。 “一开始工人们不让我坐下,后来谈着谈着,觉得我的态度挺好的,就拿过来椅子让我坐。” 上好佳菲律宾工厂 除了加强沟通,施恭旗还在改善用工环境方面做了很多努力。上好佳的机器要24小时运转,夜晚工人们去食堂吃饭很冷,在中国长江以南的地区都是没有暖气的,施恭旗却毫不犹豫地给工人们安装了暖气。当时工人们的工资每月只有200元,施恭旗每年都会主动给工人们增加工资。 “我想增加他们对资方的信心,让他们相信,只要公司有效益,他们也会有好处。” “后来工人们笑着对我说,‘资本家也不错嘛!’” 菲律宾马尼拉街头 如今的上好佳在中国休闲食品的市场占有率位列前三,年销售金额达30多亿元,在中国拥有15家全资分公司,员工总数达7500人,位列世界华商500强。 上好佳菲律宾工厂生产虾条 中国的市场使得上好佳品牌一跃而起,施恭旗本人亦在今年的福布斯菲律宾富豪榜上位列第21。 成功背后,施恭旗对中国有着更深层的感情。 国富民强,与有荣焉 施恭旗与妻子 施恭旗一直有个心愿,“希望中菲友好”。 他说,“这不只是我的心愿,也是所有菲律宾华人的心愿。” “我虽然拿着菲律宾的国籍,但体内流的是中国人的血。” 现在,施恭旗的四个儿子有两个在中国定居工作,七个孙子、孙女都在上海读书生活,成了“新上海人”。 施恭旗一家回到福建晋江 他常带着妻儿老小一大家子回到福建晋江老家,看着家乡的路越来越好,从土路变成柏油路,又通了高铁,回家的路越来越方便了。 每每看到家乡路边的石头,施恭旗都心生感慨。 “石头多,能种的田地就很少,很多人没办法就出去谋生。” “年轻的时候中国穷,我们到菲律宾被当地人瞧不起,人家觉得我们是因为贫穷才投靠到菲律宾来的。” “可现在不一样了,中国很发展(发展得很快),我希望带他们去看看,改变他们的印象。” 施恭旗被任命为“菲律宾总统中国特使” 施恭旗曾三次被特别任命为“菲律宾总统中国特使”,他本人也将促进中菲民间交往作为自己事业的一部分,每年邀请中菲两国官员互访。 迄今,施恭旗已在社会公益事业方面捐资5000多万元。 在文化交流方面,施恭旗作为菲律宾宋庆龄基金会的董事长,曾邀请中国福利会东方小伙伴艺术团赴马尼拉为庆祝中菲建交30周年演出,每年也邀请菲律宾的少儿艺术团到中国交流学习。 今年77岁的施恭旗,早已履行了他继承家业的责任,现在正享受着他“想要的自由”。除了艺术,他还喜欢旅游: “全中国各个省,我都去过了。我小学、中学念地理时,我就希望能都去,后来实现了。” “我感到很自豪,也很骄傲,今天的中国是不一样了。” 施恭旗希望中菲之间延续了600年的情谊能继续下去,而上好佳则是千千万万纽带中的一环。 |